中国男足主帅的遴选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。随着亚洲杯和世预赛36强赛的阶段性结束,选帅正式成为足协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。面对即将到来的世预赛18强赛,时间紧迫,任务艰巨,足协正对众多候选人进行谨慎而全面的评估。
本次选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,主动投递简历的洋帅候选人数量远超以往,形成了“扎堆”现象。这些候选人来自欧洲、南美等多个足球发达地区,其履历背景、执教理念和薪资要求也各不相同。其中,既有曾在中超或其他亚洲国家有过执教经历、熟悉亚洲足球的教练,也不乏长期在欧洲联赛执教的理论派代表。这种局面为足协提供了更广泛选择空间的同时,也大大增加了筛选和辨别的难度。
据悉,足协在筛选过程中秉持极为审慎的态度。总结过往聘请外教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,本次选帅不再仅仅看重候选人的名气和过往辉煌,而是更加注重其执教理念是否符合中国足球的现状和发展需要,以及其是否具备带领球队打硬仗、恶仗的实际能力。团队协作精神、与球员的沟通能力、对亚洲足球的熟悉程度,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标。
选帅工作小组正加班加点,对收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筛选,随后将与重点候选人进行更为深入的接触和面试。整个流程力求科学、民主和专业化,旨在为国家队找到真正的“掌舵人”。
对于最终人选是继续选择洋帅还是启用本土优秀教练,足协持开放态度。核心目标只有一个:找到最适合的那一位,能够迅速整合队伍,提升战斗力,带领国足在接下来的18强赛中突围,向世界杯决赛圈的目标发起冲击。
球迷和各界都在期待,这次谨慎的选择能为中国男足带来新的希望和改变。